跟半佛仙人等5位CEO、HR聊完后,我们发现了99%老板不愿说的「工资真相」

来源:36氪
发布时间:2021-09-19
「出来打工,我不惦记钱惦记什么?」

封面图

“出来打工,我不惦记钱惦记什么?”

白展堂在《武林外传》里的这句话直接说出了广大打工人的心声。现如今的年轻人,已经不再吃老板画的饼了,相比之下,他们更相信自己手里的真金白银。

如何升职加薪、怎么样持续地把老板口袋里的钱装到自己口袋里,成为了广大职场人的“心头泪”。

值此金九银十的“跳槽高峰季”,36氪发起了一次调查,邀请职场人写下自己有关“工资”的所有困惑——向你们钦佩的、好奇的、各行各业最顶尖的人提问,而36氪来负责传递他们的回答。

这一次,我们邀请到了5位“职场过来人”,他们分别是自媒体人半佛仙人、Momself创始人&优势星球发起人崔璀、新精英生涯创始人古典、有瞰学社创始人黄有璨、36氪人力资源副总裁Julia 。我们 从500多个“工资困惑”中挑选了10个困惑,来看看这些“职场过来人”是如何解答“工资”这个既性感又敏感的话题。 

 

 

 

 

 

 

半佛仙人(自媒体人):

所谓的成长跟工资其实是一回事的。你成长的目的是什么,还不就是为了拿到更多的钱吗?

所以判断老板跟你讲的东西是不是PUA,你只要简单地判断这两点就好:第一,你现在做的事情在行业里面认不认?第二,你现在做的事情,未来跳槽的时候能不能帮你拿到更多钱。

一份工作最大的价值,就是你在离开的时候,他能给你形成多少背书,帮你找到下一份更好的工作。假如你老板自己就是一个“歪瓜裂枣”,你还指望他给你成长啥?你成长成为他那傻样吗?

所谓“不看短期薪酬、看重成长”的一个大前提是什么?是你在一家行业知名的公司,这个平台能给你提供下一次跳槽时的基础意向,你能够在这个平台承受“从学生到社会人”的一个缓冲,并且学到一些系统化的东西。这个时候,如果这家大企业比创业公司薪酬要低很多的话,那我也是建议选择大企业,这才是“为了未来的成长”牺牲短期薪酬。

如果没有一个这样的前提,那就是老板在白嫖你。因为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嘛,如果老板讲东西是对的,他这么厉害,那他应该也很有钱、也不差你这点钱;反之如果他因为这点钱还跟你斤斤计较,还要给你讲各种大道理、就是不给你钱。那他是什么,他是个废物,你跟他学到后面你也这样。

当然前面的前提都是说的私企,如果是国企事业单位的话,他们的工资是有明确标准的,这其实跟老板也没什么关系。

古典(新精英生涯创始人):

如果你是我朋友,或者我弟弟妹妹,我会对你说这句话——工作前几年,重要的不是积累钱(反正你也没有态度),而是积累本钱。重要的不是提高赚钱速度,而是赚钱加速度。

为什么这么说?

第一,因为公司的起薪相对是比较平均的,基本就是学历、工种大概卡一卡,而且基本都有相对清晰的标准,不会差异太大。工资的区别其实会在未来的评级、做项目里体现出来。一句话,靠起薪发不了大财。

第二,职场新人靠什么赚钱呢?是靠不断地积累能力、经验、资源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所以一开始,能够得到完成一项任务的机会、有个好的业务能手带你、有个好的团队一起干,这都很重要。这些都会未来变成你的能力、经验和资源,在未来变现。

第三,刚毕业这几年你的试错成本低,有机会多接触些不同的项目、不同的发展方向。在这个阶段尽快找到属于自己的路线。

那「多关注成长、少关注工资」,老板是不是PUA你呢?这个事的关键在于,他给的「成长收益」是不是真的给到了?好的公司应该给合理的薪水,以及充足的培训、学习的氛围和练手的机会。如果仅仅是要你关注成长,却没有什么动作,这大概是想占你便宜。

黄有璨(有瞰学社创始人):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有30多年,但你其实会发现,你这辈子能挣到的绝大部分收入,甚至是超过80%、90%的收入,都是在后20年里挣到的。这是一个普遍规律。

对年轻人来讲,在职业生涯的前8-10年里,排在最高优先级要关注的事情,一定是你的价值创造能力,要让自己进入到更高价值的人际关系或者社交圈层。只有做好这件事,在后20年里边获得的机会才会足够多,你的选择余地才能足够大。否则你后20年还是靠出卖自己的简单劳动力来赚钱,这是非常低效的。

所以在职业生涯的前8-10年里,大家最优先要关注的,就是自己的价值创造能力怎样能变得更强,怎样能进到更高价值的人际关系或社交圈层里,并且尽量跟其他人形成更好的价值交换关系,这样你后边的路才能越走越宽。

 

Julia(36氪人力资源副总裁):

关于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都有过纠结,我想从几个角度来说下:

①我曾经呆过的一家头部互联网公司,有一年我们发现老员工和新员工的薪资倒挂现象比较严重了。所以当年我们把调薪倾斜给老员工,很多老人调整幅度能到20-30%以上,也达到跳槽的优秀水平了。从HR的角度,我想告诉大家,一般情况下,相对成熟的公司都有薪酬制度,针对每个岗位、职级,会有一个合理的薪酬区间。HR在不同周期内也会做相关的数据分析,调薪时也会提供给管理者每个人在区间里的位置。所以如果你的薪资的确比较低,同时你的表现又不错的话,调薪还是会做一定倾斜的。

②要充分了解下公司的调薪周期和制度。跳槽一般会有不错的涨幅,但也许进了公司后,一两年内就没有调整机会了。

③收益也是两方面,从短期来看,一般情况跳槽的短期涨幅会更高,长期看就未必了。而且跳槽也会存在各种的风险,文化的适应、工作岗位的实际情况、新老板的风格、新行业的发展情况。

④最后我建议,不能把薪资高低作为跳槽的唯一衡量。

半佛仙人:

跳槽跟内部调薪的收益问题,主要看你在目前的公司是否享受了更多金钱以外的收益,类似于这家公司的人际关系非常好、工作非常轻松、自己可以摸鱼搞副业,以及自己家离公司非常近等。

这些是金钱以外的收益,如果是不看这些收益的话,那一定是跳槽的薪酬更大,为什么呢?因为你入职的时候是按照当时的市场薪酬来评判的,而你离职的时候,要以现在的市场薪酬来评判。我们都知道通货膨胀嘛,随着时间的推移,肯定是越来越高。

至于为什么公司不愿意给老员工加钱、反而愿意高价买新员工。其实原因并不复杂。第一,并不是公司想出更高的钱买新员工,而是如果你不出到这样的钱,人家不愿意承担跳槽风险。跳槽参考前面的那些非金钱的收益,“我在一家老公司干得很爽了,同事之间关系都很好,我很轻松,我能够胜任这份工作,这时候你让我冒着风险来一家新公司,还不知道面对什么东西,你钱不给高、我傻X才来呢”。

另外,我招一个新员工是单独的,我只用给他一个人的钱。而如果我去给老员工调薪,如果公司有1000个人,我要给1000个人集体出一大笔钱,这个成本是很好算的。还有一点是我招一个新员工给高工资,老员工会仇视这个新员工。那如果我给老员工涨得不满意,或者我只给少数老员工涨工资,那么所有老员工都会仇视公司,这就是让大家的愤怒引向谁的一个问题。

最后还有很现实的一点,大多数老员工并不能够产生真实的价值,他们存在的意义是把两年的经验用了10年,而不是10年的工作经验,他们只是很擅长协调和内部沟通。从公司的角度而言,确实是需要一些高薪的新员工来刺激老员工,希望能够让他们离职。

 

古典:

在公司没有明确涨薪制度的前提下,主动和老板提加薪,是可以的。但之前要做好下面的准备。

①尽量让自己在业务里不可或缺,可替代性不高。

提前做点市场调研,比如说去求职网站搜索下同城同类工作的工资,甚至问问在那些公司工作的人,他们的工作量和能力,也让你知道自己在什么薪资区间。

③做好一个阶段性工作的梳理,搞个PPT,让老板知道你的工作能力和价值。 

④最好的时机是在帮组织完成一个大任务后,最坏的时机是重要的事进行了一半、没你不行的时候,会被老板认为是威胁。 

⑤做好涨不了的准备。毕竟公司考虑要素比较多,不一定可以马上提高一个人的薪水。你最好想好该怎么办。

钱是很干净的事,如果你真的有价值,有对比,谈钱不会伤感情。反而,你其实在帮助你们公司HR工作——否则时间长了以后,你也会失去激励,或者跳槽,这不更糟糕?

崔璀(Momself创始人&优势星球发起人):

当然可以谈。谈加薪这件事上,很多人只关注“加薪”,但我们更应该关注“谈”。你不是去“要钱”的,你是去谈一谈:要做到什么程度,要满足哪些业绩条件,要满足公司什么需求,才能达到加薪的需求。

我有一个学员,谈了半天被老板拒绝了。他马上说了一句话,我知道之后十分震撼。他说,“老板你看,我是希望明年能涨薪30%,你觉得我做到什么程度,可以明年完成涨薪呢?”这一句话,把老板从对立面拉成了自己“涨薪小分队”的队员。

 

崔璀:

半年前吧,碰到一个做投资的朋友,他问了我一模一样的问题。我是这么问他的:“健康状况很差,不是应该先搞健康吗?为啥要换工作啊?”

他:“压力太大,太忙所以搞得健康很差啊。” 

我:“那如果有时间,你打算怎么恢复健康啊?” 

他:“好好吃饭,早早睡觉。每两天健身1次。” 

我:“那你先不要辞职,现在就开始这样搞。” 

他:“不行啊,内卷啊,我不努力,老板不得开了我。” 

我:“反正你都打算辞职换工作了。”

前几天跟他吃了顿饭,得知他养成了两个新习惯:每周一次健身,早睡一小时,早起一小时。工作没怎么耽误,健康略有起色。他告诉我,抱着“反正都要辞职”的心情开始搞健康,反而没有想的那么难。就像那句鸡汤“想清楚要什么,全世界都会为你开路”。

哦,对,他没辞职。

古典:

比赚不到钱更糟糕的,是没命享受。身体状况差,这本身就是你工作量过载的提示。不如换个压力小点,有闲暇时间的工作,能让你更多时间思考、学习。未来同样可以有更多收入。

黄有璨:

如果你清晰地感觉到,或者体检报告已经说明你身体健康状况很差了,我觉得毫无疑问该调整了。要么在现有公司里跟老板谈,看能不能调整调整工作节奏,或者就去跳槽换一份工作。年轻人们呐,身体永远是第一位,35岁之前一定要有一个好身体,因为我们这一辈子可不只有工作这一件事啊。

 

半佛仙人:

这个问题其实不应该问中年人,应该反问提出这个问题的中年朋友。互联网是一个吃青春饭的生意,“大龄的技术人员不受优待”这应该是一个常识,在当年入职的时候你就应该知道,所以在你能够一年赚到别的行业好几年工资的时候,你就要把大部分的钱存下来,然后在业余经营自己的副业。

现在是你用上这些东西的时候了,如果这些东西完全都没有,那你就是“把过冬的粮食在夏天全部吃光了”,那你说怎么办呢?我也不知道怎么办。

另外这里我要再推荐一下摸鱼学,中年人也要学会摸鱼、学会汇报、学会PPT,很多时候你根本不需要跟年轻人拼体力。

 

Julia:

如果你所在的行业或者公司,对女性结婚生子的阶段有包容度,其实不用过多考虑这个问题,我认识很多兼顾得很好的职场女性,大多数管理者也会对这类阶段表达支持态度。在这个阶段,更多是要做好家庭方面的沟通和规划,夫妻之间、老人之间,各方面的事情可能比工作更难处理。

半佛仙人:

嗯,最好是在要生孩子之前、就找到一家大公司稳定下来,然后在这家大公司里生孩子,享受保护。

生完了之后如果在这家公司混不下去了,就拿着这样一份履历去跳槽就OK,因为你刚生完孩子还有一家大公司的履历,去下一家公司就可以拿到这样的一个水准。我以前在外企的时候,很多同事就是这么做的。

 

黄有璨:

我觉得这个问题非常简单,不需要调节啊。如果你认为自己应该挣得更多,那就直接拿结果来向老板证明。职场永远是这样一个逻辑,就是“拿结果来说话”,我给公司创造了什么什么样的价值,所以你必须得给我相应的薪水或者职级。不需要调节情绪之类,你觉得薪资不OK,那就拿结果说话

Julia:

我的团队曾经就出现过这样的情况,这个姑娘觉得跟另外一个同事相比,岗位一样,做的事情也都一样,甚至自己在日常沟通上显得更加机灵,为什么比另外一个同事的薪资低?

我告诉她,你观察一下这位同事:

①他处理复杂事件比你多,他给公司招聘过更高职位的人、并且招进来后展现了高绩效,他处理过很难谈的离职并且谈成功了,而你每次遇到复杂事情,到最后都需要来找我支持,无法独立解决;

②他在团队其他方面比你有更多贡献,除了本职工作,他愿意贡献更加积极的氛围,在群里积极响应其他同事的需求,并能按时交付,而你每次都需要反复催促,经常都拖到最后一个完成。

所以我的建议是能够开放地观察一下,同事身上有哪些优点你可以学习?如果最后还是认为自己更加优秀、绩效表现更好,那就鼓起勇气、准备好事实和数据,去找老板谈涨薪,谈的方法参考上题。

 

半佛仙人:

这个问题不应该问我,应该问房价以及问你家里的6个钱包(你和你爸妈、以及你对象和ta爸妈的钱包)。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你努力不努力”的问题,而是一个运气、以及你的上一辈努力不努力的问题。哦,对了以及你能不能找到富婆的问题。

古典:

这问题本质上是选大厂还是选小公司。第一是看你这3-5年的需求是啥,求稳还是求快。第二是思考能力模块,小公司提升综合能力,因为什么都要管;大公司能够在某个领域做精,但可能你也只会这个版块。

你看,我讲了半天都没讲加薪幅度。因为这个事其实只和2个东西相关——你的能力和你的需求。跟这两者相比,公司大小反而不是最重要的。

 

半佛仙人:

我觉得这个问题其实是不存在的。如果你去跳小公司升职加薪的话,那你还不如留在大公司。我们所谓的跳槽,一定是跳到同级别或者更高level的公司去,这个年代尽量少去跳创业公司,在大公司过冬再说。

很多朋友对于大公司给他们提供的保护和平台是一无所知的,所以很多大公司的人他们不是牛叉,他们是平台牛叉。你真让他们放弃“大公司成熟的一切、那种优越的条件”,丢出去让他们自己创业,他们会被社会毒打死的,所以我建议还是在大公司之间互跳,尽量警惕一些创业的小公司,这年头大公司的缺点,很多创业公司一点不少。大公司的福利,稳定以及平台,他们是一点都不多。

 

崔璀:

哎呀,我好像就是那个会把期权作为一部分筹码的老板(当然只是面向非常少的高阶人才)。

以下仅代表部分老板的想法:对我们这种创业公司来说,因为还在探索阶段,到底是被收购还是上市,并不明朗,也可能单纯只是每年分红。有没有可能经营不善或者政策导向,有一天公司清算破产?没人能预测未来,只能拼尽全力。

我希望候选人在充分了解这些可能性的情况下,再做出判断。同时,最能决定这个判断的依据是:这个工作我想不想做,它能不能让我变得更好。除了最终的期权变现,在这里的每一天,是不是能实现我的自我价值,我做的每一件事,是否能让这个公司更有价值(离期权变现更近)。这是我作为一个创业者的真心话,祝你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半佛仙人:

99%的情况下只跟你谈期权、且不跟你谈钱的,你可以理解为是骗你。

牛叉的公司都是钱给够,再额外附加期权,而不是现金就给你一点点,全给你画饼。除非你自己本身就不缺钱,就是来小公司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的。如果你是为了生活,那还是现金更实在一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后浪研究所”(ID:youth36kr),作者:崔永旺 十一,36氪经授权发布。

本文图片来自:作者拍摄采访供图 正版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