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前线 | 地方碳中和进入快车道,厦大、央财陆续发布地方碳中和指数

来源:36氪
发布时间:2021-09-27
政策、研究机构自上而下推出相关规定、政策、报告等,企业也在自下而上加速转型。

36氪获悉,今日,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以下简称央财绿金院)发布“地方碳中和指数”,从政府与政策、市场与合作、碳减排基础设施建设三大维度,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碳中和”工作进行评价。

9月22日,厦门大学“碳中和发展力”研究团队通过厦门产权交易中心,发布碳中和发展力指数(2021),将地区碳中和发展力分解为成长力、转型力、竞争力、协调力和持续力,并结合地方政府的碳中和政策舆情,形成“5+N”的评价机制。根据新华社报道,该指数为全国首个碳中和发展力指数。

厦大发布的中国碳中和发展力指数(2021)显示,各地区的碳中和发展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华东、华南地区得分相对较高,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北京市、上海市和福建省分别位居全国前6名,是中国碳中和发展力指数表现最好的6个省市。

其中,广东省在成长力和转型力方面优势明显,浙江省在转型力和持续力上表现突出,江苏省的竞争力得分最高,北京市在持续力得分上表现最好,上海市的显著优势在于协调力,福建省在持续力上表现突出。

在碳中和的地方性措施上,首先在政府层面启动。

随着去年国家层面“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地方政府也陆续出台了相关规定,有些举措力度相当之“猛”:唐山3月初发布了《3月份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月方案》,提出3月10日前要“关停燕山钢铁、唐钢不锈钢、华西钢铁、容信钢铁共7座450立方米高炉”等;山东在2月22日政府新闻发布会上提出,对高耗能行业分类划定加严“标准线”,对达不到标准的产能限期关停。

图片来源 | 海通证券

这些“猛”举措的背后,遵循一套逻辑。根据海通证券的数据,碳中和实现路径中,节能减排、能源替代、技术升级、生态碳汇等方面都有着具体的措施,其中“高耗能产业限制”是减少二氧化碳净排放量影响最显著的措施之一。 

另外,地方政府关于清洁能源、碳汇的措施还在布局中,北京、辽宁等各地政府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提出要“提高碳汇能力”。

图片来源 | 海通证券

研究机构的介入,提供了数据库、指数、研究报告等,为政府提供了决策参考,也让信息相对透明,地方政府之间可以看到彼此做出的努力,并随之调整。政策、研究机构自上而下推出相关规定、政策、报告等,企业也在自下而上加速转型,地方碳中和进入快车道了。

编辑 | 董洁

本文图片来自:企业官方 正版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