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ngChina50 分析 | 理想“霸屏”的新车,对这家公司意味着什么?

来源:36氪
发布时间:2022-06-24
风险藏在每一片水面下

即使经历疫情种种,你依然“看多中国”吗?无论如何,作为中国人,你必须寄望于这艘大船能持续航行。

 如果“看多中国”,哪些公司最可能拉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进?纵观过去二十年历史,我们发现,新经济领域里的带头公司带来了最强的增长动能。因此,36氪决定挑选50家新经济领域中的关键公司——其中一部分是腾讯阿里这样的已上市公司,一部分是即将大鱼入海的待上市公司——以独家新闻、访谈、季度回顾等方式,持续关注与跟踪它们的发展,并汇集在“Long China 50”这个栏目中。 

希望“Long China 50”公司能成为一股力量,拉动经济驶出阴霾。


时隔两年半,理想汽车终于发布的第二款新车L9一上市就“霸屏”了。

李想给出了一个大胆的预期:超过理想ONE的销量。后者月销已经稳定维持在一万辆左右,单款车型成绩几乎和多款车在售的小鹏汽车、蔚来打平。尽管,理想L9是一款全尺寸SUV,并不在主流车型之列,而45.89万元的售价也不是街车价格。

从这款新车中,我们对理想看法可以得到什么更新?

销量仍待数据佐证,但从行业的关注热情看,这款产品已然得到了认可。

一个有意思的花絮是,理想新车发布后,同是新造车成员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在微博意有所指地发问,“在激烈竞争的、全球市场、非快消品行业、2C非保护领域,有那个好产品是靠精准定位,在中期或长期可以获得优势或壁垒的“,这显然是向理想的家庭奶爸车定位发出质疑。

而当天,也有聊天截图显示,蔚来掌舵人李斌对车企免费提供智能驾驶功能的做法表示疑问,“NAD涉及法律责任认定,我不觉得免费的人想清楚了”。而目前为止,只有理想汽车大张旗鼓表示过,智能驾驶功能不会采用订阅收费模式。

与此同时同时,在这块新车发布后三天中,“蔚小理”均录得15%-18%的股价增长。市场对新造车板块热情高涨。

同行评议,市场追捧,这是理想汽车L9的状态,似乎也是理想汽车当下的企业状态写照。这家公司做对了什么?风险潜伏在哪片水域下?

短板补齐、长板加强

理想L9最大的亮点显然是座舱空间:6座布局;不管主驾、副驾、第三排,都标配电动座椅;双层玻璃;静音电吸门;全车5屏交互;全场景语音+手势识别技术;大屏HUD(抬头显示)……几乎都戳中了人在车里的需求痛点。

如果说2020年,小鹏汽车的全场景语音技术,领先了行业一个身位,理想汽车不得不紧急制定追赶计划,那么时隔一年多后,理想不光补上了语音的短板,甚至推出了一个新的智能座舱空间蓝本:它在语音之外,又融入了手势交互,塑造了空间三维交互体验。

可以说,理想L9正努力将新造车的比拼焦点,从喧嚣的智能硬件军备赛,拉回到座舱空间的人车交互上。这是消费市场最能感知到的部分,也是理想产品功底最着力的地方。

而在智能驾驶上,李想也在一年多前直言,距离小鹏汽车、特斯拉有差距。但今天的理想汽车,不光配备激光雷达、推出了自研的智能驾驶高阶功能NOA,还向行业开放了自研AEB(碰撞紧急制动)的源代码。

在此之外,让人惊讶的是,一年多时间,理想汽车在补齐智能驾驶研发进度后,仍然有余力提出一系列新的技术理念,例如数据驱动和自主学习,实时地图制作,以及”全球首个“BEV感知融合框架等。

理想汽车智能驾驶算法流程,图:作者拍摄

“全世界有能力全栈自研NOA的主机厂不超过四家,有激光雷达的不超过3家(特斯拉除外),其他两家(蔚来和小鹏)没有发表过相关的研究工作,所以我们是世界上第一个。“理想汽车智能驾驶副总裁朗咸朋在采访中直言。

不能不说,这是理想汽车长期耕耘组织建设的成果,也是务实研发策略的效果。从易航智能开始,理想汽车在新造车公司中,就没有吝啬引入初创供应商公司,包括后来的芯片方案商地平线,这次L9上的HUD供应商未来黑科技、座舱硬件供应商镁佳科技等。

这些初创技术公司,急需一款明星车型打响名头,其不光能提供丰富的产品技术,相比于大型供应商,也会投入更多工程资源给理想汽车。

此外,在理想汽车众多的产品力加持中,不能忽视的是增程系统。从理想汽车首款车交付至今,市场经过三年多的舆论洗礼,已经几乎对增程技术平滑接受,华为、东风、比亚迪等公司也都推出了类似技术。

有车企高层曾告诉36氪,消费者对于新能源车的理解并不复杂,一个关键的标准就是”这个车能不能加油“。而从这个角度看,理想汽车在消费决策门槛上,已经占据了很大优势,其无需向市场进行复杂的认知培育。

如今,理想L9又继续强化了增程系统这个长板,配备了动力更强的4缸机,也加大了电池模组,采用了新一代三元锂电池组,总电量达到44.5千瓦时,支持1100公里的WLTC综合续航里程。

短板补齐、长板加强,这或许是理想L9受到热捧的原因。但这是否是一套建立在增程技术上的企业运作模型,切换到纯电市场的理想呢?

后增程时代,有多快到来

从官方财报来看,2021年的比亚迪,卖出了近60万辆新能源车,其中,纯电动车型和混动车型的销量几乎持平。这是一个具有参考意义的样本量,即纯电动车产品正在稳定吃掉接近一半的市场份额。

理想汽车去年果断宣布,要在2023年推出纯电动产品,也是嗅到了这个趋势。

但纯电显然和增程的游戏规则明显不同。首先,增程产品相比于纯电动产品,在BOM结构上有天然优势,这也是李想当年选择做增程车的原因之一。

而时隔6年,这一局面改观并不大,尤其是今年开始,电池价格受原材料影响,大幅上涨超过35%,带动电动车的单车成本也上涨数万元。

有行业人士也表示,纯电产品的研发设计难度明显更高,且成本贵,尤其是高效的三电、热管理、气动设计、800V电压平台等,都会挤占有限的成本,而增程式更灵活的成本结构,“不谈节能和环保,就给产品定义留出了巨大的空间。”

这在理想L9上,有明显体现,多项动辄数万元的配置,都以标配形式搭载在理想汽车上。而在纯电动产品上,理想汽车该如何延续产品和定价功底,会是个悬念。

其次,更重要的是,纯电动行业的基础逻辑是,不光需要在产品和品牌上构建足够的消费驱动力,还要向下建设完备的补能网络。

蔚来汽车2021年建设了超过500座换电站,以行业主流数据、单站500万元的成本算,这已经是一笔超过25亿元的基建投入。

李想不做换电,跟特斯拉一样,走快速充电路线,计划在10分钟左右,让车主完成一次续航补能。这个能力实现需要车端具备800V的电压平台和4C倍率的充电电池,充电站具备480V的大功率充电能力。

日前,理想汽车和宁德时代已经宣布了4C电池明年上车的合作。也就是说,车端的进度在预期之内,但是在充电网络建设上,仍然没有看到明确进展。

据36氪了解,目前理想汽车确已建成小部分超充站点。但扩张的力度仍显保守,如果明年理想纯电车型如期上市,势必很快需要一笔大额的基建投入,以及更快的布局节奏。毕竟,建设充电站的场站资源有限,而2021年各大车企已经掀起了“圈地”运动。

总体而言,不管是处于高光时刻的理想汽车,还是蓄势期的蔚来、小鹏汽车等,都没有可以高枕无忧的时刻,新造车的战争里,风险可能藏在每一片水面下。

本文图片来自:企业官方作者拍摄 正版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