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车联推出“交互策略脑”,要做更懂你的智能座舱

来源:36氪
发布时间:2022-08-30
当前行业正处于进入整车智慧交互时代的关键时期,“交互策略脑”正是梧桐车联顺应时代给出的答案。

汽车智能化的浪潮势不可挡,和用户关系最为紧密的智能座舱更是行业内玩家必争之地。

8月29日,在长安汽车第二届科技生态大会-智能科技体验分会上,长安汽车智能化院总经理、梧桐车联CEO贺刚发布了梧桐车联的新产品——“交互策略脑”。这一产品覆盖了智慧识别、智慧分析、智慧策略与智慧执行4个核心维度,基于不断积累丰富的算法,打造了12个智能引擎,致力于为用户带来真正的“数字智能体验”。

除此之外,梧桐车联还打造了3个产品系统,分别是“自然语音系统”、“融合推荐系统”和“超感控车系统”,出发点均是从用户体验出发,用更高的人工智能水平,解决用户在与车辆交互中真正的痛点,带来更舒适愉悦的体验。

2018年7月,长安汽车牵手腾讯,一起成立了梧桐车联。2022年,梧桐车联整体战略全面升级,从一家专注于软件产品的公司成为“行业领先的整车级智能交互科技公司”,以软硬一体的方式向行业提供整车级智能化解决方案,输出全栈式智能座舱产品和服务。

此次发布的新产品,正是梧桐车联与众多生态合作伙伴共创出的新成果。

可持续进化的“交互策略脑”

如今,智能汽车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传统汽车出行工具的效用已经不能满足用户,贺刚说,他们“希望汽车是变形金刚,或者动画片里出现的天空战机”。言下之意,希望自己的汽车能够更聪明、形态更多变。

这也要求座舱系统和人车交互的过程能够更智慧、更有趣,也更懂用户的需求。

在梧桐车联看来,整车智能交互需要具备四要素:场景、服务、载体、方式,相互组合后,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为用户打造全接触点的优质体验。

就人车交互的发展历程看,一共分为四个代际,从整车机械交互到整车语音交互,再从整车智慧交互到整车拟人交互。贺刚的判断是,当前行业正处于进入整车智慧交互时代的关键时期,“交互策略脑”正是梧桐车联顺应时代给出的答案。

具体来看,“交互策略脑”的运作贯穿了人车交互的整个过程。

  • 先是第一维度“智慧识别”,通过视觉识别算法引擎、语音识别引擎与生物综合识别算法引擎,构成全面的、接近于自然感知的能力。
  • 接着是第二维度“智慧分析”,通过行为数据分析引擎、车辆数据分析引擎和环境数据分析引擎,完成从人到车再到环境的数据分析全覆盖。
  • 三维度是“智慧策略”,在综合策略引擎的运作下,建立起融合判断、主动调度仲裁的系统能力。
  • 最后一个是第四维度“智慧执行”,声学控制引擎、视觉控制引擎、气味控制引擎、触感控制引擎、驾驶控制引擎等协同工作,完成对整车的细节控制。

用户对于汽车智能化的感知,往往是看整车交互的过程是否足够顺滑,这也要求系统处理数据的能力足够强大。

梧桐车联的数据平台和算力平台,给“交互策略脑”提供了支撑。当前正在建设中的车云平台的接入车辆能力达1000万辆,云端大数据存储处理能力超过55 PB;GPU算力共45 PFLOPS,日均处理数据可以达到100亿条。“交互策略脑”的能力还处在不断进化中。梧桐车联预计,到2024年,平台可用存储将超过500 PB,可用云端算力可达800 PFLOPS,为用户提供毫秒级实时交互体验。

3大系统,细化痛点解决方案

智能座舱是不是智能,最终要落到具体的使用场景,让用户去体验、去感受。

为了在产品端给目标用户提供更真实的体验价值,梧桐车联打造了“自然语音系统”、“融合推荐系统”和“超感控车系统”

用语音操控车机系统,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但贺刚和梧桐车联团队发现,行业内常见的语音全双工技术,只通过一直打开的麦克风和常驻后台的语义引擎,捕捉用户的声音、判断语义,不能完全取消唤醒词,容易误触发。

基于这一真实痛点,梧桐车联与合作伙伴共同研发,运用多层卷积神经网络提取综合动作特征,融合神经网络算法,累计经过4亿条音频数据加4000小时多模态数据的训练。从而实现召回率大于98%,误触发率可以控制在48小时中低于1次,领先行业。

真实使用场景里,如果用户的方言很重,很多系统很难准确识别指令。梧桐车联的解决方案是,将不同的方言集成在同一个语音识别引擎中,每个语种经过超过1000万条语音的训练量,可以达到95%的判断准确率,在行业中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最终能让用户在进行语音对话中,无需给出任何切换方言模式的指令,AI助理自如地用普通话、重庆话、粤语在与之交流。

此外,很多时候用户的语音指令,需要事先设置好,比如想要打开车窗的时候往往要将指令具体到“请打开左侧前车窗”;但梧桐车联的系统可以通过视觉识别算擎和语音识别引擎协同,结合多个分析和策略引擎的协同,仅需看向想要打卡的车窗,说出“打开”就可以了。

梧桐车联相信,好的智能座舱,用户会越用越习惯。“融合推荐系统”便可以结合用户习惯、环境、车辆等因素进行模型训练,基于用户的实时行为数据对服务进行预测与推荐,推测用户期望得到的空调、座椅等车控服务,并给与用户相应的车控建议。

其中,“五感官交互”的智能情景推荐,可以在整车电子电气架构升级和算力提升的加持之下,使智能助手调动车内大部分功能,实现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温感的5种感官同时交互。

“全智能主动推荐”则可以做到根据大数据分析,推送驾驶建议、车控建议、内容建议给用户,并在数据反馈后不断进行自我学习和进化。需要强调的是,这样的推荐不是依据预先设置好的条件,不是被动触发的,而是由算法引擎对多重因素的分析后主动做出,真正做到“千人千面”。

人车交互,不仅仅发生在车内。在用户离开汽车后,交互还在发生。“超感控车系统”就是用户在车外与车产生的一系列交互产品的集合。

视觉控车功能,可以通过智能视觉识别引擎,识别车主动作,开关车门,解闭锁车辆,甚至能够自定义动作,实现用户提前自定义好的场景。

手机控车功能,则是通过智能手机上的3D虚拟车,直接控制车上功能,通过与手机的深度融合,实现多种无缝衔接的控车体验,如通过手机进行远程泊车。

还有手表控车功能,智能手表不仅可以控制车辆启动、车窗开闭,还能够将手表的健康监测信息传递给“交互策略脑”,实现基于驾驶员健康状态的多场景主动干预。

技术创新和用户需求,双轮驱动

此次发布的新产品,均基于梧桐车联“双轮驱动的智能交互能力平台”而打造。

其中,“技术创新轮”打造软件平台、硬件平台、数据平台、基础能力平台;“用户需求轮”建设定义设计、体验测评2大基础能力,研究用户,分析用户,洞察用户,与用户共创。

在技术创新这条路上,梧桐车联硕果累累。

2019年至2020年间,其实现了微信车载版全球首发、微信小场景首批搭载、车载语音全双工交互技术首展等落地,并首次提出高算力解决方案概念。

2020年至2021年间,其成为行业首批实现FaceID与生态账户登录打通、行业首批双地图切换的公司,AI场景引擎也做到了业内领先,涵盖四大类30多个场景模型。

同时,2020年,梧桐车联完成了OpenOS首发,做出了首个开源的、专为车环境打造的操作系统技术底座,也研发出业内首批专为车载环境开发的游戏产品,并首创万能车控中枢理念等。

在智能汽车赛道已成一片红海的当下,谁占领了技术创新的高地,谁才有更大的机会拿到进入下一阶段赛程的入场券。为此,梧桐车联一直持续坚定地在智能化的方向上大力投入,目前已形成以重庆本部为核心,北京、上海“两翼齐飞”的研发布局。据统计,自2018年成立至今,梧桐车联累计研发投入超过4.5亿元;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整体各类研发投入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

在规模化的投入下,诸多技术创新的成果也已落地。截至目前,梧桐车联累计拥有专利680件,其中国家发明专利410件,近30%为智能座舱领域的关键技术专利。尤其是在5G、AI、大数据、操作系统等重要技术领域,已获得约100件发明专利;车载语音声学前端、基于各类车载传感器以及车载操作系统领域的专利更被多次引用和参考,成为行业的标杆并引导行业发展。

除了技术创新之外,对用户需求的洞察也是重要的一环。

贺刚的观点是,从用户需求上看,座舱实际承载的是用户与车的完整交互。这需要传统智能座舱不断拓展想象边界,向个性情感、智能交互等差异化魅力需求展开。从整车智慧交互到整车拟人交互,具象化地理解就是汽车正在从“移动机器”进化为“智能移动机器人”。

“我们已经在规划完全‘拟人化’的产品的探索,在‘交互策略脑’加入‘心理分析与策略引擎’,能够更好地体现‘懂我、有趣、自然’的体验价值。”贺刚说。

本文图片来自:采访供图 正版图库